书伴随着人的一生,记录着从远古时代到现在的信息化社会的每个足迹,从荷马史诗到现代文明,书在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少了历史书,就如少了一面镜子;少了童话书就让世界少了几分有趣;少了科技书,人类文明就推迟了一大步……
在所有的书籍中,最令我刻骨铭心、对我影响最大的要数经典作品《西游记》了。
在我四岁时,爸爸给我买了一本《图画版西游记》。那时候,我不识字,对书中的人物画图感兴趣。看着书中古里古怪的人物,觉得这些人怎么长的这么样。拿着书去问爸爸,爸爸耐心给我讲解,让我认识了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这时我又觉得他们挺可爱。
在我八岁时,爸爸给我买了一本《拼音版西游记》。这时我虽然识字不多,但借助拼音我基本能看懂里面的内容了。这本书让我知道了《三打白骨精》、《三借芭蕉扇》、《真假美猴王》等动人的故事。特别是妖怪白骨精三番变化去欺骗陷害他人给我留下很深印象,让我对坏人产生痛恨。
在我十岁时,爸爸给我买了一本《精装版西游记》。我问爸爸:“《西游记》我都看过两个版本了,还看不是重复吗?”爸爸说:“这个虽然也是《西游记》,但你看过了之后所学到的知识,获得的感受肯定与前两次不一样。”听了爸爸的话,我尝试着去看。我看了没几页,就被书中曲折的故事所吸引,仿佛身临其境,那一幕幕惊奇的场景浮现在眼前,让我享受书中的故事给我带来的乐趣。在读《西游记》的同时,也帮助我的语文水平有了很大提高。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无声老师”——字典,也让我对古典文学有了初步的了解。体会到任务性格特点:唐僧的慈悲为怀、孙悟空的神通广大、白龙马的忠心耿耿、猪八戒的憨厚可爱以及沙和尚的一心向佛。
《西游记》不但记录了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经历,还记录了我成长的一点一滴,我爱这颗中国文化瑰宝——《西游记》。
教师点评:
本文小作者能紧紧围绕《西游记》伴我成长这一主题,叙述在其成长过程中对《西游记》的认识,以及《西游记》给作者带来的快乐与收获。作者按不同的年龄段对《西游记》的不同认识,由浅入深,对故事中的人物了解由表及里,首先对人物的外貌形象认识,再到人物性格的了解。作者对《西游记》的理解过程也是其童年的成长过程。最后,作者更深一步的了解喜爱《西游记》,《西游记》成为作者学习上的良师益友,突出主题。
指导老师: 韩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