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总复习是初中生系统学习的最后阶段,也是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以下简称“中考”)的冲刺阶段,是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综合化的关键时期。复习备考效果直接关系到中考成绩。为了保证2011年中考复习备考科学有序、抓出成效,实现县局2011年工作要点中提出的“中考质量确保位次争先”的目标,特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明确备考责任
中考质量的第一责任人是学校校长。各校必须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中考复习备考领导小组。一是科学、具体、周详的制定学校2011年中考复习备考工作方案,分层次召开中考复习备考动员会。二是制定中考目标管理办法,建立班级、教师工作责任制,目标到班,任务到人。三是建立初三教学质量评价激励机制,调动师生双方积极性。四是抓好“两个着力点”,即以班主任为核心的管理着力点和以备课组长为核心的教研着力点。五是深入课堂教学,参与教学研究。校长(含教学副校长、教导主任)要组织指导好本校毕业班的复习研讨,还要积极参与毕业年级教学复习专题研讨会,研讨会次数不少于3次。
二.形成备考合力
举全校之力投入中考备考,集教师之慧优化中考备考,形成浓厚的备考氛围和教研合力。一是学校各部门、各处室的工作都要服务、服从中考备考,七、八年级的教师都要支持、参与中考备考。二是加强毕业年级集体备课。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学科骨干教师要切实负责,共同研究,明确分工,统一教学内容和复习课的教学进度和要求。做到既有共性的资源共享,又要有适合班级学情的个性化教学。三是积极推进“强强联合,帮扶结对,区域合作,联片备考”的联片教研模式,倡导初三联合月考,信息共享,质量共进。
三.实施科学备考
一是抓“标、纲”研究以务本,抓真题研究求规律。定期召开课标、考纲、教材学习研讨会,准确把握复习的难度和深广度。教师要手中不离中考试题,备课时要参阅中考试题,讲课时要选用中考试题,要解答至少近三年与我省中考要求基本相当的全国各地中考试题。要研究试题的结构、呈现方式,还要研究试题解题思路、解题技巧,以便在讲解练习时有的放矢。每位毕业班教师要精心选择和慎重使用复习资料坚决杜绝教师不加筛选地使用现成套题。最大限度节约学生的时间和精力。凡是发给学生的习题或试题,教师必须先做后选。
二是科学实施复习教学。一抓知识的条理化和网络化,落实“三位一体”,即抓纲(考纲、课标)、本(教材)的落实,构建学科知识网络,以网络为路径抓好知识与能力的整体建构。二抓学生主体学习与知识网络化的有机结合,做到知识基础化(最基础的知识让学生做到最清楚、最明白)、知识网络化(整体构建)、学生主体化(以学生为主、以学生需要为主)。三抓“五重”落实,即:重基础,重规范,重梳理,重能力,重效率;四抓教学过程科学化,做到“目标明确,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注重效率”;五抓学生学习方法。要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上课认真听讲,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课后及时复习,独立完成作业,帮助学生建立错题订正集。六抓劳逸结合,合理安排学生的学习、锻炼与休息时间,每天锻炼不少于一小时。
三是“全面抓、抓全面”。面向全体考生,一个都不能少。着力提升高分率,严格控制低分率,提高人均分和及格率。各学校、各班级、各学科都要制定“培优、提中和补差”工作方案。做到有辅导对象名单、辅导内容清单、辅导效果结单。同时要抓全面,抓考生的德智体美劳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四.安排复习进程
本着“合理安排,适度超前”的原则安排复习备考工作。基本要求是:实行“三轮”复习法。各校根据校情也可调整复习策略。
第一轮复习(3月中旬—4月底)以知识为立意,突出基础性。复习形式为:分块(章节)复习,抓基础知识。以课本为主线进行系统复习,构建网络,夯实基础,提升能力。
第二轮复习(5月份)以能力为立意,突出发展性。复习形式为:突出重点,专题突破。整体建构,注重能力,强化专题,查漏补缺,克服遗忘,提高解题速率和正确率。
第三轮复习(6月1日—6月12日)以状态为立意,突出综合性。
复习形式为:综合训练,模拟实战。仿真演练,提高熟练程度,提高学生应考自信心。中考前3—5天为回归基础,回归课本,保温训练,调整身体和心理。
五.落实有效训练
初三毕业年级教师要积极开展集体备课之下的有效训练研讨活动,努力提高训练效益。要坚持低起点、严要求、稳步走、高效率的原则,真正夯实基础,提升应考能力。一是强化复习课备课“六点”。即抓准目标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把握关键点,用好发散点,设计训练点。二是把握复习效率设计“五度”。即把握训练的梯度,把握训练的广度,把握训练的强度,把握训练的区分度,把握训练的效度。三是加大课堂容量。提倡增大课堂复习容量,不是追求面面俱到,而是重点内容舍得用时间,非重点内容敢于取舍,集中精力解决学生困惑的问题,少做无用功。四是创新训练方法。复习课容易出现“满堂灌”或“大撒手”,都不利于学生学懂会用,每堂课都要精讲多练,要精心设计训练内容,保证充足训练时间,优化分层训练方法。五是强化答题规范。教师教学注重规范,学生答题使用规范,用中考的规范,严格要求学生的训练与检测。特别强调,针对阅卷操作规范的要求,学校要组织2-3次适应性训练或模拟考试,减少中考中非知识性失分。六是保证自主学习时间。每天为学生安排不少于一节自主学习时间,自主学习时间杜绝教师讲课,教师要加强对学生有效学习的指导。
六.把握评价监控
一是充分发挥考试功能。学校除了认真组织好模拟考试之外,还要重视月考及学科周检的组织工作。每次考试,均做到严肃考风,严把试题关、监考关、评卷关、分析关。二是及时反馈和讲评。严禁随意式讲评与对答案式的讲评,要找准问题和误区,抓住错误点、失分点、模糊点,剖析根源,彻查问题。三是分析解题思路和方法。对典型题目进行拓展和变形,做到一题多变,变中求新,新中求异,异中求同,举一反三。四是重视班级质量分析会。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落实梯队学生的责任教师,制定“跛科”学生的帮扶措施,提高辅导效果。
七.强化备考管理
各班主任要切实做好学生复习备考期间的班级稳定工作。一是根据学校中考目标,协调好本班课任教师的培优、提中和补差工作。从学生实际出发,认真抓好梯队工作,不放弃每一个学生,整体提高教学成绩。二是加强班级管理,做好初三学生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工作,关心关爱学生,缓解临考前恐惧紧张的情绪。三是引导学生劳逸结合,有效学习。提高学生应试能力和应试技巧,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总之,要提高中考复习效率,环节落实是关键。学校领导,特别是校长不能只用开会解决问题,一定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复习备考措施,要深入到教师和教学过程中去,把本届中考复习备考抓紧、抓实、抓好,为全面提高我镇教育教学质量作出贡献。
二○一一年四月二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