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苏埠镇中心学校欢迎您的访问!
校长信箱
下载中心
留言反馈
家长留言
新网站正式投入使用,您对新网站的看法,请在下方选择:
栏目设置更加合理
信息内容更加丰富
页面布局更加美观
网站服务功能增强
首 页 > 教学科研 > 精选论文


感 悟 之 行

——参加“全国著名教育专家小学精品课堂展示研讨会”的感受
【字体: 】【2011-12-6】 【作者/来源 苏埠镇高行小学 郭晶晶】 【阅读: 次】 【关 闭

20111112-13日,我很荣幸能有机会参加“全国著名教育专家小学精品课堂展示研讨会”,去合肥瞻仰大师的风采,聆听大师的教诲。此次研讨会是由安徽省教育学会主办,中国老科协教育分会承办、北京阳光育英教育科技中心协办。小学语文的会场设在安徽医科大学体育馆内,邀请到的学科著名专家有: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研究员崔峦;特级教师、杭州市小语会会长王崧舟;全国优秀教师、天津市南开区特级教师李卫东;以及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盛新凤。这几位专家都是我仰慕已久的大师,他们的教学理论务实、易懂,他们的展示课堂开放、多彩,让我受益匪浅,收获良多。

长期从事语文课程、教材研究与编写工作的崔峦老师,他的学术报告《语文课程改革》以及现场点评让我学习到很多关于语文教学方面的理论。在我们平日的教学中其实存在太多的不足,可能我们自己没有及时去反思,甚至根本就没有发现,崔峦老师首先为我们指出了许多,令人幡然醒悟。如何能做到负担轻、效率高,学生学得轻松活泼,我想这是我们要长期努力的目标。我们小学语文实际上对低年级重视不够,现在的孩子词汇量少、错别字多、用词不当、语句不通等问题都应该从低年级抓起。低年级语文主要任务是教认字、写字,以及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不应该是花过多时间去分析课文,也要尽量避免在讲课文时采用问答串讲的方式。在低年级的启蒙教育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规定,识字写字教学,要求掌握一定数量的字和词,在此过程中要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好习惯,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识字,加大组词练习,扩大词汇量,并且要做好错别字的防范工作;阅读教学,要求学生能初步理解课文并学会提取简单的信息,能找出重点词句并理解,指导学生借助图画来理解课文,练习图文转换,并培养学生能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朗读教学主要教学生用普通话正确(不丢字、不添字、不颠倒、不重复、会断句)朗读,而不应在是否有感情上花太多工夫。除此之外,我们还应该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帮助学生扩大阅读量,并且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低年级教学要注重教学生会听、爱读、爱说、敢问、乐于和别人交流,鼓励学生写句子、写话、写见闻感受、写想象。孩子的想象力是最丰富的,我们应该给他们一个平台去展示,去大胆的想象,通过想象,孩子会说出会写出让你意想不到的精彩内容。我想,我们语文教师不应该成为扼杀学生想象力的人!崔峦老师也指出了我们在阅读教学上的许多问题,比如像年段教学目标把握不准,目标拔高、越位缺位,教学方法不当,只会采用单一的分析内容的模式等。我们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应该根据教学目标和编者意图对文本进行二度开发,要举一反三扩大阅读量,不要满堂问,问题要精。

 多年来,一直醉心于小学语文教育改革实践,并积极倡导“诗意语文”的王崧舟老师也为我们展示了一节如诗般美妙动人的精品课《望月》。这是苏教版五年级的一篇文章,课文既有优美的环境描写也有娓娓的故事叙述。王老师的课一条线索贯穿始末,引导巧妙,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大胆的表达自己对课文的不同理解,课堂气氛是那么轻松活跃又扣人心弦。课程设计不仅好、巧、妙,而且举一反三,引申拓展了另外三篇关于“月”的美文,仿佛让所有的学生和在场的听课老师们都沉浸在恬静的月光里,如痴如醉。

李卫东老师的阅读课《跨越百年的美丽》,整节课处处体现着他“扎实生动、朴实精巧”的风格。通过多媒体和讲义的结合,让学生对居里夫人加以介绍,锻炼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李卫东老师的三步读书法让我印象深刻,三步就是指鸟瞰、解剖、会通。我想,如果我们的学生都能很好的掌握和运用这三步阅读法,那他们的阅读能力必能有很大提高。

听盛新凤老师的语文课真的算得上是一种享受。她曾经提出了在小语界反响非常强烈的“和美语文”的教学主张,这次的研讨会,终于让我亲耳听了听、亲眼看了看、亲身体会了一番这“和美语文”的魅力。盛新凤老师给我们带来的是一堂图画书欣赏课《最想做的事》,这是我第一次听这样的课。这本书内容不多,图画很美,她将书的内容扫描在多媒体上,首先是师生共读,整体感知,快速提取重要信息。这一过程让我见识到了什么是优美的声音,什么是艺术化的语言。其次,老师带领学生聚焦细节,图文对照,读懂书中的言外之意、画外之音,整个过程流畅和美,令人陶醉的同时又引人深思。

这次研讨会结束后,我在想,这短短两天的时间里我所学到的是看再多的书都无法获得的,因为我学到的不仅仅是大师们的理论,还见识到了他们在课堂上的应变能力,他们在课堂上营造的情境、氛围,他们高超、优美的语言艺术等等,而这些,恰恰是只能从我们平日的教学中去磨练,除此之外别无它法。

版权所有:苏埠镇中心学校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 IE6.0以上版本浏览器)
皖ICP备07503230号 | 技术支持: 安徽龙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