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苏埠镇中心学校欢迎您的访问!
校长信箱
留言反馈
家长留言
联系我们
新网站正式投入使用,您对新网站的看法,请在下方选择:
栏目设置更加合理
信息内容更加丰富
页面布局更加美观
网站服务功能增强
首 页 > 家长学校 > 家校联系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和补充

【字体: 】【2009-12-12】 【作者/来源 苏埠镇中心学校】 【阅读: 次】 【关 闭
一、怎样培养儿童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的认识活动所需要的情绪表现。如表现在人们认识事物过程中的良好情趣上。一个人对某一事物有兴趣,表明他愿意更深入、更多地认识对他有意义的这个事物。学龄初期儿童兴趣活动的特征是,兴趣已在幼儿期就发生与发展;但兴趣多限于自己愿意做的事情上,而且,兴趣缺乏动机,并容易转移。而儿童入学后,在学习活动中,并不是所有的课程都使他感兴趣。因此,使儿童对全部学习内容者都感兴趣,并轻松自如进行学习,就需要调动儿童的意志活动参与,使其运用意志活动努力迫使自己去学习不感兴趣的课程。
  具体方法主要是培养儿童的广泛兴趣:家长、老师要争取儿童对多数课程都有浓厚的兴趣。兴趣,反映着人对客观事物积极的认识倾向,因此,兴趣能推动人去探索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儿童对学习的兴趣与取得的学习成绩密切相关。儿童兴趣的指向性,受先天素质的影响,如有的儿童喜欢上语言课,而有的却对算术感兴趣。兴趣的后天培养、教育能起重要作用,如学校老师以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即可把儿童的兴趣吸引到学习上来,家长可用新颖的文具把儿童的兴趣吸引到作业上来,这样,就很容易培养起儿童的学习兴趣。
  有人观察到,儿童所处环境中,成人的学习态度,对儿童的学习兴趣有很大影响,如父母爱学习,常谈学习的重要性,善于给儿童买些有益的书籍等,儿童对学习便会产生热情,对各门学业会倾注很大兴趣,所以父母要善于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二、家庭教育的四个误区
  适度的家庭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延续学校教育,如果家长拔苗助长,对孩子的学习、对学校的教育其实是很大的破坏。多年来从事家庭教育研究工作的吴文儒老师总结了家庭教育中常见的四个误区。
  误区一:把孩子当作实现自己梦想的工具
  很多家长都曾表示,要让孩子实现自己当年的梦想,但是简单地把孩子当作自己“还愿”的工具,反而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会让孩子感觉他学习是为了父母,而不是自身愿望考虑主动学习。吴文儒举例,曾经向她咨询过的一个孩子,从小喜欢无线电单片机,但学生的父母因为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希望孩子能考上高中进而考上大学。他们并没有考虑到孩子的兴趣,而是坚持让孩子在初中复读,但最终孩子没有考上理想的高中,只好选择孩子喜欢的职业高中。孩子到了职高后变得积极开朗,学习如鱼得水,各方面表现非常突出,而且孩子表示将来要做“高级蓝领”。
  误区二:孩子遇到挫折只会一味指责
  孩子遇到问题一味指责是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做得最差的。胡老师建议说,要帮助孩子寻找学习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吴女士介绍,她的孩子曾经在原来的学校排名第二、第三,到了中学后第一次考试就掉到了43名。她的心里很不是滋味,但她没有向孩子发脾气或者冷落孩子。而是帮他分析原因,制定非常具体的改进办法。经过调整,孩子的期中考试成绩上到了年级第七名。胡老师分析,从初中到高中有一个短暂的过渡阶段,如果孩子在这个阶段,及时调整学习方法,学习很快就能跟上,否则会有落伍的可能。孩子需要的是心理和方法上的具体引导、帮助。
  误区三:对孩子的期望值太高。
  把孩子培养成艺术家、音乐家是很多家长的期望。他们把物力、财力、精力全都倾注在孩子身上,对孩子在艺术方面的期望远远超过了培养兴趣的范围。孩子的课外时间表安排的满满的,每天像上了弦一样,学习心态自然不会很好。胡老师说,毕竟大千世界中普通人占多数,家长应该尽量以平常心对待孩子的成长,一味的抱有高期望,只会让孩子痛苦,家长失望。
  误区四:不知道如何帮助孩子学习
  考多少分?排名多少?这些问题不要等孩子考完了再问。家长只要对孩子平时表现多留意一些,就基本上知道孩子的学习情况。家长要注意孩子的学习目的是否明确,并要及时地和各科老师进行沟通,平时注意了解孩子对待作业和错题的态度。例如对于孩子的偏科问题,作为家长应该在家里引导孩子,帮他在学习时间安排等方面把舵。
  胡老师说,听到孩子学习不好,成绩落后,无休止、无的放矢的唠叨,不去找解决办法是家长们最常见的表现。简单的责备不但于事无补,甚至事与愿违,加重学生的焦虑情绪。家长应该以健康的心态对待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顺利与挫折,这也会对孩子形成健康的心态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忽视思想道德教育是家庭教育最大失误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颁布后,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不久前,参加中央综治办和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在全国范围进行的闲散未成年人犯罪调查的天津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关颖,通过对2千余名未成年犯和1千余名普通未成年人调查资料的分析比较认为,忽视思想道德教育是家庭教育的最大失误。
  据胡老师介绍,该项调查列出了未成年人日常学习生活中涉及的学习功课、健康、体育锻炼、与同学交往、师生关系、业余爱好、思想品德、吃饭和穿衣、花钱、心理状况、闲暇活动等13项内容,考察了父母对孩子是否关心、关心的程度。
  统计结果表明,未成年犯和普通学生的父母对孩子关心方面的最大差异,非常突出地表现在对孩子思想品德的关心程度不同。普通学生的父母对孩子思想品德的关心程度最高,都排在13项内容之首,而未成年犯父母对这方面的关心程度都在第4位之后,说明他们并没有充分认识“德是为人之本”的道理,“重智轻德”的教育价值观使他们在孩子的教育上出现致命的失误,以致孩子在做人最基本的问题上栽了大跟头--孩子尚未成年便走上了犯罪道路。
  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家庭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关系到孩子走什么路、做什么人、能否成才的关键问题。现在有许多父母往往是一想到培养孩子成才,就很自然地联系到智力开发,一讲到家庭教育,认为就是盯住孩子的学习,而对于孩子如何做人的起步教育则忽略不管。
  事实上,家庭对未成年人的道德教育有着天然的优势。从人的社会化过程来看,未成年阶段是人的品德、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大部分时间是在家庭度过的。这个时期的孩子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接受能力和模仿能力都非常强,所以也是父母对孩子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最佳时期。从家庭教育的特点来看,它融于日常生活之中,教育与生活在时间、空间、活动上往往是统一的,更容易被孩子所接受。所以家庭对未成年人进行道德教育,比任何教育载体都更具优势,关键是父母要提高认识,社会也应当对父母进行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四、现代家庭教育面临三大变化
  家长必须审视由于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带来的子女教育问题。如今,传统的大家庭邻里相伴的格局被独生子女小家庭的独居所取代,孩子与祖父母、亲戚的关系由朝夕相处转变为节假日的相聚,电视、网络信息和电子游戏的快速普及,割断了孩子之间亲密的交往机会以及与社会更多的接触机会,其结果使孩子增强了对小家庭的依赖,同时又失去了以往多子女家庭、邻里大杂院时特有的安全感。
  在家庭中,往日贫困、拮据的生活加在孩子身上的责任与义务渐渐被淡化,父母对孩子的期望更多的是好好学习,将来考个好大学,而不要求他们为家庭做什么贡献。与此同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也为孩子提供了更多的物质享受,在这样的环境下,不少孩子渐渐失去了过去的孩子那种为家庭出力做贡献所带来的自豪与信任,取而代之的却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与孤独感。
  胡老师说,这些现实问题给家庭教育带来了三大变化。一是家长心态变了。家长对独生子女的培养出现了过高的期望、过分的关心、过多的呵护,致使孩子普遍出现了能力差、无责任感的现象。二是孩子成长环境变了。成人对孩子的影响在加大,孩子对成人的依恋心理在加大。三是孩子的生活内容变了。在电视机和游戏机前长大的孩子,与父母的沟通越来越少,慢慢地,孩子向父母关闭了心灵的大门,增加了与父母的矛盾,形成了不健康的心理。
  如何来应对这种现实,教育和培养孩子健康成长呢?王利生建议,首先,家长要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在家庭教育中,没有哪个家长能做到随时随地、无一遗漏地教育,但只要家长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并能努力的去实践,就能更好地发挥孩子的潜能。其次,家长要给孩子的自信发展定位,即认识到孩子的能力与价值,能够自识、自律、自控,能与他人合作、交流、倾听、分享,能够对日常生活有计划性,对是非做出判断。再者,要给孩子在家庭中承担有价值角色的机会,这是培养孩子各种能力的最有效的方法。如果孩子从家长那里得到的信息只是“家里的事不用你操心,你只要好好学习,不给我添乱就行”,那孩子就感觉不到自己在家中的价值。没有发言的权力,只有学习功课的权力,孩子就会丧失很多实践、体验、感悟生活的能力与责任感,同时会养成好逸恶劳的习惯。
版权所有:苏埠镇中心学校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 IE6.0以上版本浏览器)
皖ICP备07503230号 | 技术支持: 安徽龙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